在未来二十年内,全球的能源需求预计将翻番,而有限的石油储量不均匀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
一个月前的今天,智利中南部城市康塞普西翁附近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球一小时活动让世界各地著名地标性建筑陷入短暂的黑暗,却点亮了成千上万人们的心。
在埃及,映照在开罗西郊吉萨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上的灯光陆续熄灭,尼罗河边的开罗最高建筑开罗塔、有800多年历史的萨拉丁城堡等名胜古迹也同时熄灭了灯光。当晚,世界自然基金会意大利分会名誉主席普拉泰西和意大利著名演员托尼亚齐一起关上了这里的灯光,超过700名民众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共同发出了节约能源、保护地球的呼声。在德国,当勃兰登堡门的照明熄灭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埃菲尔铁塔脚下,志愿者们点燃了1600支蜡烛,并将它们拼成数字6和0,取意地球一小时活动,希望借此扩大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影响。莫斯科市政府大楼、莫斯科大学主楼、卢日尼基体育场、乌克兰饭店等70多处地标性建筑在这一刻准时关闭了夜景照明系统。
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总统府和市政府办公大楼、利马大教堂等标志性建筑准时熄灭了灯光。地处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今年是第二次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若综合转化率达到98%,深圳从此无需再新增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即可全面消化建筑废弃物,并将使深圳成为国内实现建筑废弃物全面综合利用的首座城市,而同时建立完善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技术平台、无受纳场的低碳城市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将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再树成功典范。
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在投产仪式上表示,目前深圳每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将近1000万吨,深圳市政府正在研究设立塘朗山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据介绍,深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拟定在以塘朗山厂为基础,向东西两翼新规划的新屋围和下围岭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拓展,在政府的监督下,建设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全面综合利用化、再生产品开发系统化、生产规模化、市场运作专业化的产业园广东的年平均温度22.2℃,也比常年偏高了0.7℃。杜尧东认为,去年寒流确实频袭北半球,但气温异常呈现短期性和局地性。
对于最近我国干旱频发,他在讲座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模拟,在全球变暖情景下,高温干旱和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强降水频率会出现增加,我们的研究表明,广东的降雨天数减少了,但总的降雨量却变化不大,这就说明强降水的出现比以前多了。而且与常年相比,2009年全球气温仍比常年偏高0.31℃,是1891年以来的第3位。
我国年平均温度9.9℃,比常年偏高1℃。在讲座中,杜尧东列举了十大疑问并逐一解答,力图说明气候变暖的事实。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温度方面,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我国平均温度为-3.6℃,比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的第10位。广东平均温度15℃,比常年偏高1℃,是1961年以来的第12位。
23日,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博士出席了纪念世界气象日讲座。去年底入冬以来,我国屡遭寒潮袭击,连身处岭南的广东人也多次感受到冷锋的威力去年底入冬以来,我国屡遭寒潮袭击,连身处岭南的广东人也多次感受到冷锋的威力。杜尧东认为,去年寒流确实频袭北半球,但气温异常呈现短期性和局地性。
我国年平均温度9.9℃,比常年偏高1℃。广东的年平均温度22.2℃,也比常年偏高了0.7℃。
在讲座中,杜尧东列举了十大疑问并逐一解答,力图说明气候变暖的事实。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温度方面,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我国平均温度为-3.6℃,比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的第10位。
对于最近我国干旱频发,他在讲座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模拟,在全球变暖情景下,高温干旱和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强降水频率会出现增加,我们的研究表明,广东的降雨天数减少了,但总的降雨量却变化不大,这就说明强降水的出现比以前多了。23日,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博士出席了纪念世界气象日讲座。广东平均温度15℃,比常年偏高1℃,是1961年以来的第12位。而且与常年相比,2009年全球气温仍比常年偏高0.31℃,是1891年以来的第3位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等。2007年 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2007年 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
为此,需要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确保未来20年全球22万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降低,应对全球变暖。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提出的大背景,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2001年 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为此,以减少碳排放为测量指标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生活模式被提出。中国在11月26日表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提出四种可允许的减排方式。2009年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大会前夕,中国宣布了减排承诺。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低碳·年轮 1997年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这就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则消减一半。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英国布朗首相于2007年11月阐述英国的主张:努力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低碳经济·主张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05年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